2019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教务处组织开展了2019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申报评审工作。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评选出2019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55项(见附件),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间,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者,可以书面形式提出。异议材料所反映情况要具体客观。单位提出的异议,异议材料上要有相关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姓名、单位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和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
公示期限:2019年4月10日—4月16日
接访时间:公示期内工作日上午08:00—11:30
下午02:00—05:30
接访地点: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办公楼212室)
附件:2019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名单
教务处
2019年4月10日
附件:
2019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名单
序号 |
所属单位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组成员 |
1 |
法学院 |
创新法科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模拟法庭竞赛改革研究 |
王圣礼 |
宋振武、张玉东、王光明、熊德中 |
2 |
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课堂教学变革之“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 |
欧世峰 |
晋刚、韩吉衢、李爱华、吴世娥 |
3 |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拟电子技术“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
姜佩贺 |
王中训、朱荷艳、穆鹏华、孙鸿超 |
4 |
基于慕课的《算法与数据结构》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 |
王欣欣 |
冷玉池、贺鹏飞、陈瑞平、吴世娥 |
5 |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
孟艳红 |
袁健惠,朱玉宾 |
6 |
基于“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留学生齐鲁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闵海霞 |
孟艳红,张洪洁,沈笑颖 |
7 |
海洋学院 |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校企共建专业及协同育人机制 |
刘焕卫 |
李秉钧、赵海波、冯继兴 |
8 |
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STCW公约的轮机模拟器在线课程优化设计和研究 |
盛善智 |
张洪墩、王维伟、田海涛、黄文龙 |
9 |
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
柳莹 |
冯俊荣、皮永蕊 |
10 |
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 |
新旧动能转换下的熔模铸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改革与升级 |
李杨 |
修俊杰,杨光,刘金虎 |
11 |
化学化工学院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化工本科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研究 |
王磊 |
王文华、赵旗、王玮 |
12 |
高分子材料设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郑耀臣 |
苏红军、张月蓉、高正国 |
13 |
基于案例教学及半实物仿真智慧工厂的化工设备教学改革研究 |
徐坤山 |
王文华、赵旗、陈小平、田晖 |
14 |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基于“新工科”视域下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
杨启霞 |
张晓龙,王德义,张鹏, |
15 |
无机与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
梁爱萍 |
罗新正 王波 刘伟 张峰 |
16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研究 |
孙学勤 |
刘丽,杜伟,姜付义,张潇予 |
17 |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
姜海荣 |
于涛、张俊华、吴莉莉、王凤云 |
18 |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研究 |
杨仁弟 |
陈素,王东兴,林娅红,刘桂涛 |
19 |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
基于OBE理念的“金课”评价体系研究 |
潘庆先 |
潘庆先、任满杰、姜远明、毕远伟、童向荣 |
20 |
新时代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
王培进 |
王培进、刘殿通、张景辉、刘兆伟、张雯 |
21 |
基于创新和协同能力培养的 《.NET开发技术》教学方法实践 |
李瑞旭 |
李瑞旭、姜远明,胡光 |
22 |
专创融合机制下的人才培养与孵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
张雅静 |
张雅静、张景辉、刘殿通、由枫秋、阎维青 |
23 |
新教育模式下程序设计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运行模式研究 |
卢云宏 |
卢云宏、周世平、潘庆先、郭艳燕、谭征 |
24 |
建筑学院 |
“1+X”——多方位教学输入式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建筑学专业为例 |
隋杰礼 |
陈中高、郑彬、李辉、曲淑英 |
25 |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大木作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
刘芳超 |
周术、于凤庆、王洪海、刘洋通 |
26 |
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
许丽 |
郑雅慧、李理、郭智勇、苏健 |
27 |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工科建筑学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陈中高 |
吉国华、马涛、王磊、杨俊 |
28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英文教学质量持续评价与改进一体化体系构建 |
王莹 |
宋岩、林立杰、王新娜 |
29 |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 |
张艳 |
周竹梅、李振杰、高明玲、张蓓 |
30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
矫卫红 |
张东芳,林立杰,徐海霞 |
31 |
基于智慧大数据的新商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 |
李振杰 |
张涛、李海廷、彭武良、张雪松 |
32 |
科研处 |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
徐扬 |
陈义保、王中训、刘丽娜、马座山、鲁志成 |
3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
滕松梅 |
王毅、丁大尉、高常营、李妮娜 |
34 |
人文学院 |
基于《中国诗词大会》背景的古典诗词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
于年湖 |
兰翠、孙晶、吉南、王继学 |
35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通识美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董晔 |
兰翠、张胜利、李妍妍、张守海 |
36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陈世华 |
贺君,郭善利,赵振军,卞福花,樊守金 |
37 |
工程实训中心 |
工程综合训练教学平台建设 |
孟振华 |
崔志峰、钟全雄、徐峰、李华伟 |
38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究 |
吕文 |
刘存霞、宋潇、侯汝臣、姚立强 |
39 |
基于对分课堂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
刘存霞 |
李清华、黄健、戴珍香、方小娟 |
40 |
大数据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琴 |
崔艳丽、郝雪梅 |
41 |
基于参与式学习与过程考核的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王智峰 |
陈传军、刘伟、张丽娟 |
42 |
大学生“贯通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
邱文伟 |
鲁志成、赵立芹、宋潇、张昊 |
43 |
体育教学部 |
“模块式”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
侯凯 |
李国清,杨铭,王开文,武学亮 |
44 |
体育学院 |
基于移动网络资源的体院学生田径裁判能力培养研究 |
鲁旺 |
姜丽、张建鹏、宋爱霞、钱帅伟 |
45 |
土木工程学院 |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育人机制的建设改革与探索研究 |
刘玉灿 |
吕建波、张岩、张劲、邵迎旭 |
46 |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竞赛的核心课程及创新型实验培养模式研究 |
侯兴民 |
时向东、徐进、刘春辉、任金来 |
47 |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 |
田林 |
徐江萍、万海峰、刘克军 |
48 |
外国语学院 |
课堂革命背景下外语教师多元知识的构建与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
徐晓艳 |
董彩华、李霞、赵利、焦艳辉 |
49 |
大学英语翻译提高课之续译工作坊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杜云云 |
巫玮、史军华、董彩华、卢春艳 |
50 |
“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 |
许晓艳 |
殷莉、张明娟、王海燕、夏芳莉 |
51 |
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多模态化研究 |
孙洋 |
徐晓艳、王洪强、赵利、王立军、张帅 |
52 |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
多校区教学支撑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
张明熙 |
张明熙、丛方杰、曲常茂 |
53 |
党委宣传部 |
综合类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模式构建 |
于秀国 |
毕可志、王殿英、李清华、李隽 |
54 |
音乐舞蹈学院 |
《舞蹈专业教学中“诗乐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史展 |
史展、邹淑珍、张文龙、冯海潮、崔潇然 |
55 |
基于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国音乐史教学手段与改革策略研究 |
孙小钧 |
舒星虹、张超、姜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