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烟台海岸,星辰缀空,海浪轻拂。烟台大学2025级新生以一场12公里的海边拉练拉开大学生涯序幕。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全程相伴,将思政课堂搬到星空之下、海岸之畔,用脚步丈量信仰,以实践诠释育人,为新生送上一堂生动深刻、直击心灵的“大学首课”。





踏浪前行:12公里征程淬炼意志与集体力量
夜色中的海湾静谧深邃,新生们身着统一服装,迎着微凉海风高唱校歌,迈着坚定步伐向终点进发。思政课教师们主动穿插在队伍中,形成“师生同行”的暖心阵容:有的俯身搀扶体力不支的同学,递上温水补充能量;有的与学生并肩前行,从拉练感悟聊到人生规划。
“拉练不只是体能的磨砺,更是精神的淬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魏璇的话道出活动初衷,“在并肩前行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体会到‘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才能走更远’的集体主义内涵,这是课堂上难以复刻的教育场景。”

星空课堂:实景解读理论与时代逻辑
此次拉练的核心亮点,是思政教师打造的“行走的课堂”——将理论知识与沿途实景精准对接,让抽象道理变得可感可触。当队伍途经驱逐舰“合肥号”停靠地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池春开展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军舰为“活教材”开讲:“从正式服役到光荣退役,再到转型为国防教育基地,合肥舰的每一段历程,都是我国国防实力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你们未来掌握的每一项专业技能,未来都可能成为国家建设的‘砖瓦’。今天走的12公里,既是体能的挑战,更是为未来守护家国积蓄力量的开始。”


沙滩开讲:师者如光点亮青春使命
午夜时分,队伍在黄海明珠广场休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田菁就地取材,以星空为幕、沙滩为席,围绕“青春与使命”主题展开即兴讲座。从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信念坚守,到科技攻关前沿青年科研者的执着坚守;从个人理想与专业选择的结合,到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传承,她以通俗鲜活的语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从来没想过思政课能这么生动,这么有感染力!”土木学院新生李同学听完讲座后难掩激动,“海浪声作背景,星空当听众,老师讲的故事和道理不是‘悬浮’的,而是真的能撞到心里去。


青春回响:信仰在行走中扎根生长
清晨7点,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校园,拉练队伍顺利返程。尽管疲惫,同学们眼中却闪烁着兴奋与思考的光芒。许多学生表示,这堂“星空下的思政课”让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时代、对青年有了更真切的感知。

烟台大学始终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建设。此次海边拉练,既是为2025级新生量身定制的“大学首课”,更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探索。它打破了“教室墙”的限制,让理论知识“活”了起来;搭建了“师生心”的桥梁,让教育引导“暖”了起来。未来,烟台大学将继续深化思政课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行走的课堂”“星空下的思政课”等育人新形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品格、在实践磨砺中砥砺成长,让青春的光芒在为国家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征程中愈发璀璨。
作者:彭婕 编辑:郝志欣 审核: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