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思政“金课”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9-10-22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 2019-10-21 作者:周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打造思政“金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是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思想保障,也是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

2018年,“金课”首次写入教育部文件,并提出“两性一度”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什么要打造思政“金课”?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突破了课堂、学校和知识的传统边界,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发挥传统思政课教学优势,又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海量、互动的优势和特点,打造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的互联网时代的思政“金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需要。

如何打造思政“金课”?需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华北电力大学在打造思政课“金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绿色电力”+“红色动力”的人才培育模式,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道路,做出了行业特色高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有益探索。

一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寻思政“金课”的精神来源。学校以“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和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为基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在协同共建中拓展思政“金课”的发展空间。华北电力大学是由13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这种办学体制促成了思政课堂的四结合:与能源专业课程相结合,与校友文化相结合,与能源实践基地相结合,与电力央企的思政工作相结合。思政课的延展效用不仅体现于4年的大学生活中,更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有效引导。三是从“上下、内外”中挖掘思政“金课”的生长基点。学校推进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组织名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工作,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依托明德大讲堂和华电大讲堂,邀请电力行业两院院士、各领域知名专家以及电力行业一线劳模开展讲座;通过微党课制作、辅导员慕课等方式,将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结合起来,挖掘思政“金课”新的生长点。四是在学术研究中夯实思政“金课”的理论基础。提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坚持教学与研究平行发展,让学术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打造教学与研究“双优型”思政课专职教师。五是在创新方式中涵育思政“金课”的发展动力。通过制定思政课教师入职资格、业务培训、考核与退出机制,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和精品课建设工程,打造课初“黄金十分钟”等方式,涵育思政“金课”的发展动力。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形成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以红色精神动力为引领、绿色电力责任为驱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