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19-12-31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宁大学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凝聚各方育人力量,构筑“三大协同育人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努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难题,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思政课领航其他各类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地位,充分发挥其领航作用,引领学科的正确发展方向。
主题教育期间,辽宁大学在学科建设专题调研中发现,虽然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实力雄厚,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方面缺少有效载体,引领作用还不明显。为此,学校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工程,深入挖掘学科育人资源,积极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三位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在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和方法论,有效转化为学生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方向引领,带动了思政课领航其他各类课程,在更为广阔的学科层面,为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注入动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宁大学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精心打造的“课程思政”建设工程,从细小处入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学校重点建设一批政治导向正确、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育人效果明显的示范课程。建立教学团队培养机制,通过定期教学研讨、相互旁听课程、以老带新和以新促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授课水平,提升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学能力。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通过建强思政课程,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辽宁大学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短板,开展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专题调研,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缺少有效载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决定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面为本科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设定为必修课程,明确学时和学分;将“概论”课设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必修课;同时在其他专业研究生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学校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集中教学骨干组建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专题式教学法”“参讲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品牌。建设7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学基地,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高校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构建二者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通过思政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课程思政”传播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热情,做到既立德又树人、既育人又育才。辽宁大学在主题教育期间打造的“课程思政”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育人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融通互补、有机统一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利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的接近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互补性等特点,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推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要大力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并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本分,更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
学校要打造“课程思政”工作坊,定期举办思政大讲堂,促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提升,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推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交流机制,打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双向交流通道,遴选相关学科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思政课教师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各项政策保障,不断提高岗位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的活力竞相迸发,才智充分涌流。
主题教育期间,针对教师提出的职称评聘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决定改革评价机制,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弊端,在全省高校率先实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三单”政策。设立“教学型”教授岗位,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加大教学权重。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在人、财、物上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系列制度安排,引导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更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高校保持鲜亮底色,关键在课程。辽宁大学依托课程推出的“两大工程”,是一项扎根工程和战略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作者:周浩波,系辽宁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