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3-23浏览次数:

 

来源:河南学习平台 2021-01-30 作者:彭慧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建议并获得通过。本次会议描绘了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伟大成就,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统计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4002万,居世界第一。此外,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以及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高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社会。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新阶段,表明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求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从规模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跨越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等学校除了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担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因此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

一、让关键的人做关键的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人才与师资培育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对建成教育强国起着关键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一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中的关键。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但在人才的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思政课教师数量上的欠缺以及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不高是瓶颈所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解决思政课教师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的水平,以一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教育强国的建设。

二、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信仰是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高追求与反映,是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讲的就是信仰,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在我国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只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与盲目的宗教信仰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认识之上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首先,讲好思政课,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讲清讲透,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矛盾讲清楚,才能使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其次,要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再次,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青年学生真正需要、终身受益的理论工具,从而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三、让有情怀的人育情怀

列宁曾经在1918年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教师大军应该向自己提出巨大的教育任务,而且首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新教育学的任务是要把教师活动同建立社会主义的任务联系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事业看作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拔节孕穗”的青年期,这个时期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思政课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和生理成长的特点,了解他们对于思政课的新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运用教育智慧,有针对性地施教,把思政教育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既充满理性的光辉,又饱含人性的温度,实现学生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

由于当今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急速发展,一些腐朽文化、扭曲的价值观和错误思潮充斥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这对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三观”还未完全确立的青年学生有很大冲击。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抓住学生们思想上的混乱与矛盾,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四、让进取的人来引领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梁之材。新时代对今天的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思政课也有着新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奋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线,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把祖国发展和时代新人的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需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思政课教师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信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立足本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做到知行合一,用扎实的理论去说服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