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思政理论课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6-07浏览次数:

 

来源:湖南学习平台 2022-05-29 作者:张文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

研读经典原著,丰富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孝”“敬”的家庭伦理观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都是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融贯文史经哲、汇通古今西东”的理念,深入研读优秀传统文化原著,加深传统文化的理论功底和思想道德修养,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

注入时代特征,讲透思政道理。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本身。”讲透思政道理,就是要把理论讲彻底,把道理讲通透,实现思政课理论入脑入心的本质要求。新时代青年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与新时代的特征紧密结合。如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国失去的二百年发展机遇,再到近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山乡巨变的经过,并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等深层次思考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和理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能”;如讲述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抗疫大考引入,通过中西方抗疫对比以及同历史上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典型史实进行对比等,深刻感受社会主义人民至上的人间大爱之宝贵。教师要善用、巧用、会用社会案例,通过小入口讲透大道理,由表及里,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

丰富传播手段,讲活思政故事。新时代大学生是以互联网为生活方式的“微一代”。讲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故事,就要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着力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利用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开展互动式教学,运用红色景点打造移动课堂,创设情境开展沉浸式教学。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社交软件、微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阵地,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故事分享相结合,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公众号中国新闻网推出“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系列视频,以60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让非遗里的传统文化基因“活起来”,以青春话语诠释非遗内涵。河南卫视因《唐宫盛宴》成功出圈,创造了系列奇妙游,重新定义国风之美,火的底蕴是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节目运用5G+AR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种“网剧”的编排方式带给观众的不止是浪漫,还有家国情怀。这些深受新时代青年喜爱的节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讲活了中华文化自信。

拓宽实践教学,传承民族精髓。实践教学是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实现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一个结合三个转化”,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由教材体系转化为思政课教学体系,由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由价值体系转化为实践体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上传承发扬,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