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科研教学综合平衡发展上好“大思政课”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1-10浏览次数: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22-12-21 作者:蔡 潇 王雪迪 汪智勇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是:政治引导、学理阐释、价值塑造。思政课的建设需要把党建、科研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因此,“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不是课堂的规模大,而是时代之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大。近年来,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出台了相当多关于党建的项目,其中包括全国性质的样板高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师生党支部的建设,“双带头人”的工作室的建设,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的思政党建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仅是党建项目,同时也具有思政项目的性质,内涵丰富且多元。党建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和思政工作的开展,这并非“两张皮”而是一体化的。

同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学研究没有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基础也是无源之水,这同样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规律的。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2017年本文件中,要求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精神研究,强化思政课研究,但总体来讲还是碎片化的。在2019年本文件中,强调了原创性研究以及回答时代之问和重大课题。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中,则专门开辟了特色项目一级指标,其中单列了科研工作一项,强调了按要求设立思政课专项课题,有针对性地围绕重难点发表论著。

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来说,党建、科研和教学是不分家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更要贯彻好党的全面领导,搭建好科研和学科平台,上好“大思政课”,切实做好一线思政课教学工作,为育人服务。

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了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肯定了高校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做法,强调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更提出了人民的大学人民办,赓续红色基因的要求。自2019年至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契机,思政课获得了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化,取得了卓越成效。

综上所述,善用新时代“大思政课”,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的是长久的定力和耐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系列讲话是明灯,把长久以来说不清楚的思政课规律说清楚了,把长期以来讲不清楚的目标阐释清楚了,给上好思政课增添了坚定的信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尤其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建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勉励我们“信心比金子更重要”,在抗击疫情这场“大思政课”中,我们践行了“大思政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思政课工作者,必须重视好社会大课堂,“社会大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空间领域”。“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思政课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课堂,强调最终的育人功能,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一致发力,真正上好“大思政课”。

 作者分别系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