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指引、目标导向与着力路径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次数: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2023-02-09 作者:林生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重要环节和有效延伸,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运用好实践教学这一有效手段,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上,实践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论述的思想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认为“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倡导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现实意义的重要阐述,高瞻远瞩、提纲挈领,为做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要落实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拓展了立德树人的时空广度,有助于更好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真知识、练就真本领、解决真问题。开展实践教学,重在深度认识和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既要为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充分的社会条件,又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特长、展现优势、增长才干,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要素的统筹协调。在实践教学的规划、安排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上,他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的理念、原则上,他认为,“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对实践教学环节要素的把握和统筹,使我们更加熟悉实践教学的课程规定、形式方法和授课规律,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要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的常学常新。当今社会,国内外形势变化日异,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观念革新、内容革新,要做到新旧结合,不仅要用好“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等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还要积极尝试、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学工作活起来,增强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要做到实践教学育人内容的史今互文。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历史养分,将其与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结合起来,辅之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翔实充分、横纵对照的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将道理说清楚,把精神血脉传递下去。

新时代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教学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思维理路和方法原则,启示我们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清晰把握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向,确保实践教学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

把握新时代实践教学的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向才是对的。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牢固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程,新中国7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牢固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剖析深刻而精辟,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召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才能真正通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出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另一方面,只有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青年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所想,才能在进一步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转化为贴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理论认识,人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认识活动才算最终完成。青年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握的思想武器最终将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把握新时代实践教学的问题导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突出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引导青年学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是要明确实践目标。通过实践完善知识,提高认识。要围绕日常教学中那些知识储备要求高的难点、知识内容更新快的热点、知识背景跨度大的重点,探索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补充,明确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二是要细化活动方案。要细化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主体的具体施行方案,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真正让实践教学活动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扎实推进、落地生根。三是要活用教学资源。合理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思政课教学目标与现有教学资源的贴合路径,认真规划借用实践教学资源的操作方案,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应有成效,培养青年学生聚焦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把握新时代实践教学的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教学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民族英雄、革命英雄、时代英雄等的伟大事迹,触动青年、感染青年,使其自发向榜样看齐,树立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高度统一下的远大志向。实践教学要善用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涤荡青年心灵,促其自发追求积极向上的灿烂人生,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培育“修齐治平”的高洁品德,成长为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栋梁之材。

新时代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着力路径

提升大学生理论阐释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践行能力。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育人目标落在实处的重要保障,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民情、党情、国情、世情的把握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只有在实践中辨别真伪、矫正思路,才能进一步剔除思想认识中的偏差成分,真正将理论认识内化于心,将其作为观察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其次,对思想理论的真正掌握,要落实在行动上。实践教学通过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其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在社会大舞台中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最后,掌握理论武器和实践能力的青年学生只有将自身未来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实践教学首先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它将学生从固定的思政小课堂转移到生动的社会大环境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发现信息,在脑海中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等整合成为对事物的初步判断和看法,构成其通过自身实践而自我发现的“道理认知”;其次,再由教师进行理论指导,把道理讲透,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将思想认识与生动的社会大环境、鲜活的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中揭示问题的本质,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完整的“道理认同”。

深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通过深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助力铸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一方面,实践教学能够解答学生心中所惑。要加强疏导,通过实践教学将真实的社会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用现实案例警之醒之。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借由案例教学、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能够引导大学生结合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等现实情况深入辨析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讲好深刻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故事,深化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作者为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