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官网|

学生培养

教学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培养 -> 预科生教育 -> 教学信息 -> 正文

烟台大学“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19-04-17 浏览次数:

烟台大学“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知识传

 

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

 

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

 

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着力推动全面加强课程

 

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

 

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

 

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

 

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

 

形成协同效应。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

 

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统筹谋划,率

 

先垂范,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

 

局面。

 

三、主要内容

 

1


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结合人

 

才培养实际,我校“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融

 

入课程内容,要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

 

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求知

 

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成

 

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

 

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

 

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

 

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内容。加强先进文化教育及弘扬传承,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生态文明及海洋文化教育。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

 

2


聚焦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生态文明及海洋文化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打造新时代山东特色海

 

洋文化,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强省的责任感、使命

 

感。

 

(五)创新创业及职业素养教育。围绕双创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

 

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

 

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

 

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

 

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二)注重课堂育人实效,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统一发起课程建设立项,推出一批充满

 

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精品

 

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力求“课程

 

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涵盖所有课程,可以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

 

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3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1)课程大纲建设。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

 

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在教学团队、

 

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

 

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

 

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教案和教学文档。

 

2)教学方法设计。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

 

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在线课程建设网络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

 

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

 

学习任务中,注重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3)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教学团

 

队建设,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

 

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4)典型案例总结。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效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

 

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

 

参考借鉴。

 

(三)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明确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

 

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

 

助教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

 

教学水平。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修订新版人才

 

4


培养方案。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加强课程督导与交流。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与相关专

 

家共同听课,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探讨研究,实现

 

全过程指导。

 

2.加强激励评价保障。

 

鼓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到课程思政。在教师考核、职务晋升、学院考

 

核中,注重运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形成全员育人有

 

效机制。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党委对课程思政改革

 

的领导。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主体

 

作用,党政齐抓共管,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

 

(二)加强协同创新

 

由教学部门牵头,整合宣传部、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处、马克思主

 

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力量,各司其责,协同合作,统筹推进课程

 

思政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调研,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保障经费和资源投

 

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考核评价

 

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

 

5


励指标,推进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

 

革立项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验收评审,将各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情况

 

纳入教学考核与党建和思政考核。

 

(四)加强引领示范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发挥榜

 

样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

 

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

 

宣讲活动。

 

6